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旅游

温江有一个村名叫土桥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          作者:何兵 钟毅 陈默         发布时间:2019-07-21 11:02:42        
中国国际联合通讯社温江讯    温江有一个村名叫土桥,这是一个乡镇小村,但是它一点儿也不“土”,甚至名声还有一点儿响亮,因为她生产出了一个“中国紫薇第一村”,而且名声传得还真有些远,大成都范围如今已经盖不住它的名声了。至于今后大中国范围能够盖住它的名声有多久?目前还真的难以预测。

       探访土桥村,自然源于它的名声;但是,我们此次所关注的重点并不是那些悦目的花草、透肺的氧吧与雅致的景观,而是因为那里有一群人的思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呢?我们想首先给他们一个定论:一群有想法的人,一群想干事儿的人,一群家园情怀浓厚的人。

这是一个倡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元年。这样的特殊历史机遇时期,需要一群有想法和有做法的人;而且,这个群体还需要具有不一样的特殊意义身份——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需要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落地行为去印证。尽管可能有的人理解会较为肤浅;但是,对于土桥村的两委而言,我们跟这个群体的首次接触,就明显感觉到这个党员群体内心里那一种藏掖不足的紧迫感,似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催促、逼迫着他们有干不完想做的事。

        这群人的紧迫意识,甚至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探访效率,对我们的内因深究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但是,我们真的一点儿也不忍心打乱他们的思路和说话的语速。因为,这是一种充满积极与效率节奏的特征,有谁忍心干扰具有如此自主进程中的一班人呢?

        土桥,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概念呢?
        从行政性的资料字面我们提炼如下:土桥村属典型的平原村,地势平坦,无山无丘。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幅员面积2.47平方公里。

      村内主要以种植花木为主,主要花卉品种有紫薇、桂花、红叶李、垂柳、广玉兰、海桐球等,主打产品是大红紫薇,占花卉面积65℅以上,全村95℅以上的耕地面积都种植花木,是名副其实的花木之乡。

       近年来,土桥村针对区域花木销售不景气的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广泛组织、宣传、动员、依靠群众,以紫薇花木及其衍生产品为依托,实现“四转四变”,即群众转观念,园区变景区;群众转角色,村民变股东;群众转方式,资源变资本;群众转方向,短板变样板。形成紫薇迎宾大道、紫薇观景台、寻花踏彩游道、月石河湿地等紫薇生态旅游脉络,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高品质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村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7月,温江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竞进拉练·实地验”活动中,土桥村乡村发展治理项目暨紫薇田园综合体建设获得第一名。
        2018年12月19日,温江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联席会议提出:实施“三线六圈”示范,充分发挥“线”的串联功能、“圈”的集聚功能,形成地铁4号线“楼居院”示范线、地铁17号线“楼居院”示范线和北林生态绿道城乡生活空间精品项目示范线“三条线”,现代品质生活示范圈、金马(医学城A区)“产社共建和谐生活示范圈”、医学城A区—大学城“园企校社融合生活示范圈”、医学城B区“创新创业健康生活示范圈”、川农“农业高新创享生活示范圈”、乡村振兴缤纷生活示范圈“六个圈”。启动2019年第一批社区生活示范场景11个,共62个子项目。 
        会议强调:2019年深入推进“三大治理”,高效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成都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提供温江样本、贡献温江经验、创树温江模式。而土桥村恰好处于“三线六圈”结构重要节点,紧邻北林生态绿道城乡生活空间精品项目示范线和乡村振兴缤纷生活示范圈。
        上述这些文字或许是枯燥的;但是,它透露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二组重要信息:其一,土桥村人具有一种不是天生、却与时俱进的“求变”本能,这本能是保障其无论市场处于何种颓势或逆境,都能够逢山开山,遇水填海,左右逢源,生存或者发展自然就是注定中的事儿;其二,温江区城乡社区整体规划大格局下的“三线六圈”发展定位,土桥村无疑又占得了一份头筹。
这样的形态下,对于本身就不喜欢“安生”的土桥村人而言,会意味着什么?
       “蠢蠢欲动”是必然的结果!
       果不其然,土桥村两委迅速形成两套思路:
       其一,远期思路:深度打造约1500亩紫薇田园,以紫薇为主题,根据紫薇花色将园区分为白色、紫色、红色、粉色四大主题片区,结合衣物扎染、文化故事趣味讲座、祈福、紫薇爱情、婚纱摄影、室内外农耕体验、国学、川剧等活动,发展手包、香袋、情侣装、以紫薇为主题的爱情信物等产品,引进文创、民宿、培训机构以及农家乐营造核心区域氛围,形成一院落一品,错位发展的农旅综合体。
        同时,打造约150亩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桃花沟湿地景观;村民以土地入股模式,成片种植桃花和海棠,形成花海,配套民宿、木屋、树屋、集装箱、采摘、亲水等体验项目。
       此外,依托温江旅游环线,以成片银杏建成秋赏银杏园区,以合作社为载体,对现有农户自主经营的土地进行植物结构调整,让大田植物成片化、规模化、景观化。
        其二,持续推进园区的道路和院落进行景观化升级改造,以及月石河湿地二期部分亲水湿地景观建设等;对多个院落文化植入书法、太极、家风家训、法治文化,让多种业态并存......
       大趋势下,本着为土桥村发展治理和上级部门宏观决策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参考依据之目的,受温江区委社治委委托,温江区城乡社区公共空间促进会专家课题组对土桥村实施系列深度专题“解剖”,各种理论数据与规划依据由此不断浮出水面:
       优势明显:包括区域区位、生态本底、旅游基础、民众支持意愿等十分良好;当然,在“人无完人”的认知下,我们也毫无例外地看出了土桥村在所难免的劣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四季景点有待充沛、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前瞻性规划理念与设计不足等。
        当然,机遇从来都是与优劣势并行而至的;于是乎,旅游发展、政策倾斜、绿道建设、社会资本等等机遇也先后纷至沓来。
        形势无疑是利好的。但是,理性分析也异常重要:如何与周边形成错位发展态势?如何挖掘紫薇文化及其衍生物旅游产品?乡村社区创意生活场景如何融入村庄?如何使更多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分享“政策红利”?
        我们此行所对应的“谋篇布局”一一呈现出来,诸如:区域联动、空间重塑、突出重点;构建紫薇主题公园消费场景、树屋群休闲场景、游客中心文创三大场景等,多项支撑策略不一而足。
        但思路是十分明晰的:通过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个主题公共空间的特色营造,实现村内自然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资源再造、社会优势资源介入、社区精神文化内核、村民多元化需求等整体品质的提升与满足,最终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为验证标准,来提升村民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共存之福祉,助推实现土桥村可持续良性发展目标。
       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份内容呈现,绝对不是单调、空洞、高大上的纸面理论依据而已,它不仅仅集合有宏观政策层面的占位、城乡社区发展未来趋势的考量、定位与规划的合理逻辑,还集合有配套优势资源引入、商业推广与运营模式、品牌创建策略等等。可以想见,这不是一份单一的调研报告,而是一份充满含金量的实操手册。
       我们不一样。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一名优秀社区规划师的意义,不能是依靠呈现出一份沉甸甸的文字调研报告这么简单,它还应该是包含着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跨思维、跨技术实施能力并行的完整“全景图”。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常态化下一些个“为了项目而项目”的肤浅认知了。这之中也实实在在见证着我们的良苦用心。
        这世界,但凡是有一群人用了心的执著于一件事,那就必定能成事,这就叫事业。就如土桥村的一群人,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些个不显眼的一群人,始终执著于土桥这片土地上经营一件事,就硬是唱响了个“中国紫薇第一村”。
        你可以忽略他人的成功路径;但是,你否认不了他人成功的既成事实。你甚至可以不屑于每一个超越自己的人;但是,你与前者的差距只会越来越远,这一定是不争的事实。
        温江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线六圈”示范过程中,关于“线”的串联功能、“圈”的集聚功能、北林生态绿道城乡生活空间精品项目示范线“三条线”以及乡村振兴缤纷生活示范圈“六个圈”等决策,都在紧锣密鼓的氛围中纷纷落地,这些已然预示着大发展、大振兴的美好生活愿景越来越指日可待了。
        七月骄阳的当下,已经是成都市AAA级林盘景区的土桥村,新一轮消费场景正在悄然间序幕拉开,本月20日又一届年度紫薇花节盛宴即将隆重启幕。那么,只是走过了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土桥村这一群家园情怀者,在温江区“三线六圈”发展路径中,究竟还有多少种、多少次的精彩答卷?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何兵——山鼎规划设计院(上市企业)董事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中国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成都市温江区城乡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促进会会长;
钟毅——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员;
陈默——资深媒体人、中国画家、作家、社区规划师、成都市温江区城乡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成都高新区美好家园社区营造促进中心创始人;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注明来源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或中联社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

上一篇:全国首单二手车出口在广州南沙港正式出海
下一篇:“水美我家”全省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在线投稿 | 记者查询
手机版微信电脑版

主管:中国国际联合新闻集团.    主办:中国国际联合通讯社   

UNT 04, 7/F,BRIGHT WAY TOWER ,NO,33 MONG KOK ROAD ,KOWLOON,HONG KONG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  投稿邮箱: gls68689999@foxmail.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信息许可注册证号:NO:1734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商务登记证号码:59698234—000—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