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白云山人很早以前,我就从父辈那里多多少少知道些有关吕祖治病救人的故事,传说故事仅此而已,然而对吕祖神仙知之甚浅,当来到吕祖阁,走近了吕祖这位大神,从他的那双目惟启、似醉非醉的神态开始注意到吕祖文化的方方面面和我们曾经的晕晕董董,甚至发现了吕祖文化原来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天外仙洲”。在这里也让我也认识到神仙的度世思想玄之又玄的“中和”信仰,知道了它的存在与当前社会发展是同步的。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到至高无上的神仙的坎坷攀升,然后借助封建皇帝的推崇和民间信仰一步步脱凡升天,享受万年这人间香火。何为神仙,神仙都要人来做,脱去神袍,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坐进神龛里他才是一位神仙,神仙脚下踩踏的那片祥云,记载的更多的就是神仙背后的传奇故事,还有那漫无边际的芸芸众生。我也有原来的喜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信仰。至吕祖诞辰到来之日,我仅以我的浅薄认识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吕祖,原名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醉酒提壶力千斤”的代表人物。《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道。《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闻名于世。他还是一位带着使命升仙后不登天庭,留在民间度尽天下有缘人的得道活神仙。
图片来自网络
吕祖为存世之活神仙,其济世利人的精神,就是秉承三清道祖的道德性命之学,引导众生开显心源性本,让自心本性如晴夜朗月,清辉自流,则人人精神深处,都洋溢着安泰祥和,友邻善待的公共生活,将充满和谐而有序。吕祖受钟离祖师传道之日,曾发宏大誓愿,“必度尽众生,方升上界”,这样一种关爱众生的情怀,为唐宋以来的道教所突显的文化慧命,以道德性命之学润泽众生心灵,成为道教的人间理想。我们今天的信仰一定会变成一种举办吕祖诞辰纪念庙会,就是要继承吕祖所突显的文化慧命,弘扬吕祖的这种道教真精神,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将历代祖师递相传承的道统,在当代和未来不断地发扬光大。
第一,“周穷救急、广行仁爱”的济世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我们知道,吕祖降圣于中唐,行世于晚唐,那是一个春秋多事的混乱时代。所谓“时危天地窄,处士难安席”。吕祖虽游于方外,无意仕进,但遭逢世道离乱,他以悲悯仁爱之心,行救世度人之术,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灵迹遍布大江上下,黄河南北。吕祖曾赋诗咏怀,“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可是洞中无好景,为怜天下有群生。”这是吕祖悲悯情怀的内心独白,也是吕祖寻声救苦的风尘写照,因为天下群生需要救助,他不能自安于神仙洞府的风物丽景,不能只作一个风姿祥雅的悠闲神仙,他要以天遁剑法,维护人世间的公平,荡涤人胸中的强梗;他还要以刀圭之术,救死扶伤,救济穷困。正因为胸中蕴积着悲悯仁爱,所以道教传统的剑术和炼丹术,在吕祖救世度人的功德中,成为公平正义、博爱仁慈的象征。它曾经激励一代代玄门高士,性情中人以博爱仁慈之胸怀,行公平正义之事业。
当今之世,我们国家国运昌隆,百业兴盛。欣逢盛世,古老的道教也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气象。虽然时代不同,我们济世利人的方式方法,和吕祖那个时代也会有些差异,但是,吕祖“周穷救急,广行仁爱”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无穷的活力,依然是我们的精神向导。“烟霞匿迹虽无事,造化关心最有情”,我们要继承吕祖的精神,首先就要真切体验吕祖悲悯仁爱的情怀,让悲悯仁爱成为我们精神生命的源泉活水,成为我们爱国爱人护国利民的精神动力。我们应积极举办各种道教公益慈善事业,周穷救急,切实地济世利人,从而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出“爱养万物”、“以百姓心为心”的道教教义,弘扬正气,构建和谐。
第二,“豁达超然、心无所累”的精神境界值得向往
据道书典籍记载,吕祖“是儒仍是仙”,曾长期修习儒家的经典文化。经过钟离祖师点化后,于是以道教的信仰超越儒家的文化理想。这种超越,就精神境界而言是升华,它使吕祖由儒家的君子气象升华为道教的神仙风骨。所以在典籍记载中,在我们道教徒的心目中,吕祖总是那样清新透脱、豁然超迈。这样一种精神风貌,反映出修道的内在境界。
本文作者史清根作者和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白云观主持王道长(中)卫辉市文联主席(左)合影
吕祖认为,修道就是要通天地之化,运阴阳之用,源道德之妙,达性命之真。为此,要绝贪去欲,返朴还醇,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寂然不动,因自然而行;虚心而冥,涵宇宙而无迹;无心而照,普万化而无物。不以是非好恶,内伤其生,外伤其形。“逍遥碧嶂青松下,坐看残花逐水流”;“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祖的诗境是心境的反映,而其心境又是源出于道教特有的修持和信仰。我们常说要加强道教的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
如何来加强道教的信仰建设呢?这需要我们通过对道教经典的学习,通过向祖师风范的学习,来把握道教的精神实质,从而淘炼心性,感悟至道。在这个方面,吕祖垂范千古,是我们应当遵循的榜样。吕祖所传的道书中,处处折射出对道教的正信。正是对道教的正信,蕴积出他淡泊名利、毋羁于俗尘的内在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信仰和精神,才有了他飘逸逍遥的道风和济世利人的种种功德。信仰是内在的,道风是信仰的外在化。我们当代道教徒都要向吕祖学习,树立起对道教的真诚信仰,作为有信仰之人,绝不能贪图金钱、享乐,而要始终保持纯朴清雅的宗风。努力阐扬文化,保护圣地文物,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福利众生。我们要牢记吕祖的教诫,“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由巧奸来”、“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修养自己的身心,保持高尚的道德境界,秉承祖师开启的文化慧命,不断发扬光大。第三,顺应自然、性命双
第三,顺应自然、性命双修是吕祖的独门法器
卫辉吕祖阁地方不大,但是他却是一方净土,被称为“天外仙州”。然而成就这地方的却是吕祖的脱凡圣地。这里有了吕祖,就有了一种文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来的又是艳阳高照的和谐社会。我们知道,道教是一个重生的宗教。“天地之大曰生”,“生”与“道”是合一的。吕祖是钟吕金丹派中的重要祖师,《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吕纯阳真人沁园春词》等经典中,保留了大量的吕祖关于贵生、重生和养生的思想。
吕祖一方面将宇宙大道的清虚自然,阴阳之化,立之为修道之本;另一方面,又妙身心性命之奇,认为养性修命,形神俱妙,可以达成“与天地同流,与太虚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即人我又超人我,即世间又超世间,历世而不滞于世,应物而不累于物。“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性命双修,达到与道合一而无待,动静俱泯而忘我的超然无为之境。
吕祖重生、养生不仅是要修炼以求得个人的解脱,更要普度众生。我们当代的道教徒要师法吕祖的这个精神,磨练淬励,勤勉修持,除证得自己的超越外,亦要努力行善、积善、劝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挖掘道教中丰富的养生思想和伦理道德规范,为民众服务。因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因各种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时刻困挠着人们。我们要以道教的性命养炼的方法帮助人们调节身心;要发掘道教教义中积极的伦理道德观念,为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服务。养生是吕祖阁的重头戏,舍去吕祖的济世思想他会变得一钱不值。
第四、师法吕祖融百家之学,成道教之言的文化精神
吕祖崇拜之所以在唐、五代以后的道教中蔚然成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吕祖宗教学术思想中,贯穿着着开放的文化胸襟、洋溢开明的文化精神,“融百家之学,成道教之言”。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道教充分发挥了自身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从而吸取百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
吕祖是钟吕金丹道派的开创者之一。钟吕金吕祖是钟吕金丹道派的开创者之一。钟吕金丹道在当时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情况下,坚持道教传统的文化本位,在不失自己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尽量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开创了道教史上著名的钟吕金丹道。在钟吕金丹道这个精神的影响和带动下,宋元明清时期,中华大地形成了以王重阳祖师为首的道教全真北派,张紫阳祖师为首的道教内丹南派等道派。他们均吸收百家思想,以成道教之言。一时间里,道门龙象辈出。如全真七子,南宗五祖,以至后来的陈致虚、李道纯、张三丰等,这些祖师均秉承钟吕金丹道的这个精神,弘道振德,广开玄门,广纳百家,济世利人。千百年来,致力于福利家国世人,对于道教的承传、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今天纪念吕祖,也要发扬吕祖的这个精神,关注时代问题,广纳百家之长,在保持道教文化本位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道教教义发展的新路子,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体系。我们要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展示道教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风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道教的教义和思想,与时俱进,打造和谐,将历代祖师创下的道教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作者史清根(资料图)
作者简介:史清根,自谓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1956年生,祖籍河南省新乡市卫辉,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际易经学院顾问,客座教授,新乡市国学学会顾问,北京创意养生协会会员,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太极书法评论员,国学教授。